
在考取 CAAC 无人机执照时,视距内和超视距是两个绕不开的选择。不少人困惑于两者的差异,不知道该从何入手。今天就为大家详细拆解,理清思路。
一、定义与范围
视距内驾驶员
视距内驾驶员是指无人机必须在驾驶员或观测员的视线范围内飞行,飞行半径不超过500米,高度不超过120米。
超视距驾驶员
超视距驾驶员是指能在无人机飞行过程中,通过地面站软件等远程操控设备,在视线以外操控无人机的人员。超视距驾驶员在无人机行业中也被称为机长。
二、培训要求
视距内驾驶员
需要接受不少于 44 小时的飞行培训课程,涵盖飞行前的细致检查、正常飞行流程的规范操作以及应对突发状况时的应急飞行程序操作。
超视距驾驶员
除了要掌握基础的飞行技能,还需深入学习地面站操控、航线规划等进阶课程,涉及到更为丰富和专业的知识与技能。
三、操控方式
视距内驾驶员
视距内驾驶员可以直接通过肉眼观察无人机的飞行状态,包括位置、姿态、飞行方向等,能够较为直观地对无人机进行操控和调整。一般使用遥控器操控即可。
超视距驾驶员
超视距驾驶员无法直接看到无人机,需要借助地面站软件、图传系统等远程操控设备和技术手段来获取无人机的位置、姿态、飞行数据等信息,进而对其进行操控。
四、应用场景
视距内驾驶员
视距内驾驶员适合用于距离较短、时间较短的工作任务,比如常见的航拍活动、小规模的农业植保作业等。
超视距驾驶员
超视距驾驶员常用于距离长、时间久的作业场景,像长距离的航拍、大范围的测绘、电力线路巡检、物流配送等对飞行距离和范围有较高要求的任务。
五、考试内容
视距内驾驶员
视距内驾驶员考试通常有理论考试、综合问答、实操飞行,理论考试机考100道选择题对70道以上通过,实操飞行在GPS模式下进行。
超视距驾驶员
超视距驾驶员考试包括理论考试、综合问答、实操飞行、地面站考试,理论考试机考100道选择题对80道以上通过,实操飞行在姿态模式下进行。
视距内和超视距两者区别
视距内不需要考地面站、笔试的合格分数比超视距低、实操飞行使用的模式为GPS模式而非姿态模式。
六、选择建议
01
看场景:按需匹配
若从事基础作业(如普通航拍、小面积植保)或仅为兴趣,视距内执照足够,考试难度低、成本少,能快速上岗;若计划涉足电力巡检、物流运输等高阶领域,超视距执照是硬性门槛,可合法操控更远距离、更重载荷的设备。
02
算成本:权衡投入产出
视距内培训周期费用相对较低,适合急于入职或预算有限的人群;超视距虽需额外投入更高的费用来学习,但长期深耕无人机行业的话,投入回报比更高,薪资和职业发展空间更广阔。
03
谋长远:结合职业规划
如果想以无人机行业为长期职业方向,超视距执照能提升竞争力,助力晋升无人机教员等岗位,职业天花板更高。
总之,选择视距内还是超视距执照,关键在于自身的实际需求和职业规划。选对了,才能让执照真正成为职业发展的 “助推器”。